操盘评标专家(来达到控标)的方式也在迭代和升级。

前段时间爆出的,85万元,中标了一台299元路由器的事情,大家都看到了吧?

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呢?

其实吧,看完我今天这篇文章,你就会觉得,真的是,太阳底下,没有新鲜事……

关于操盘评标专家这个事情,本来我是没啥思路可写的,直到我昨天看了一篇晦涩难懂的文章。

那篇文章,确实很不错,只不过码字的人,太专业了,写的很不接地气,所以曝光度不够。

希望我这篇文章,能给大家写清楚。

好了,进入正题。

众所周知,目前公开招投标的流程是,评标的时候,采取的都是专家打分的方式。

得分最高的前三名,进入第二轮评选,或者干脆,第一名直接就中标了。

绝大多数城市的评标,采取的都是“5+2”模式:

其中的两个评标专家,由业主指定;另外五个专家,由电脑上的一个软件决定。

所以,如果想要控标的话。

业主指定的两个专家好办,搞定业主就行。

另外五个专家,就比较麻烦了:他们是开标的当天,从电脑上随机抽取的。

随便一个二线城市,评标的专家库里面,都至少有一万名候选的专家。

想要通过火力全面覆盖(全部搞定)的方式,来绕开电脑软件的随机性,显然不可能。

那么,该怎么搞定另外一个人数比较多(五个人)的评标专家团队呢?

所谓,风浪越大鱼越贵,这么难的事情,只要能摆平,那费用必然不会少。

据说是,这样的事情一旦圆满结束,报酬是中标合同价的两个点……

为了能赚到这两个点,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种职业:评标专家的操盘手。

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呢?

方式一:街头搭讪。

这种土办法比较老套,2017年以前,用得比较多。

大概意思是,开标当天,操盘手提前到开标的地方去蹲点。

只要看到一个人,形态举止像专家,就上去搭讪。

当然了,只是搭讪的话,大概率没人搭理他,要拿着信封去示好才行。

信封大概是一个达不溜,并承诺对方,不管成不成,这个信封都不用退。

开标结束后,中标单位通过关系拿到打分的名单。

如果那个收信封的专家,确实打了高分,那就再给他补个几万块……

这种方式的缺点很明显:

有可能,一个专家同时收了好几个操盘手的信封。

甚至还发生过乌龙的事情:

操盘手A在等专家,操盘手B前去搭讪A,问A是不是过来评标的。

A正在支支吾吾呢,B已经把信封塞到了A的口袋里,并说:成不成没事,交个朋友……

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,操盘的方式,升级到了第二种。

方式二:群内暗语。

很多操盘手,平时的时候,就很注重跟那些库里的专家搞好关系。

差不多了以后,把他们拉到群里。

也就是说,每个操盘手的手机里,都有三五个专家的群,大概2000人左右吧。

当然了,操盘手之间,私下里肯定也是有联系的,有时会通过协同运作,来控标……

开标的前两天,这些操盘手就开始在群里吆喝:

后天去某某地方开会的人,那天上午,我会在哪个地方等你。

如果想跟我见一面,后天可以来找我,我穿什么颜色的衣服……

专家们的工资普遍都不高,遇到了能捞外快,又很安全的方式,自然不会放过。

操盘手们带的信封,绝对不会让专家失望,并承诺,事成之后,还有额外的。

还有,如果这个专家,能在走廊、卫生间、吸烟室等地方,搞定别的专家。

好处会更多……

这种操盘方式,虽说比方式一效率提高了不少,但是,也还是有漏洞。

比如,一个专家,面临着两个或者三个操盘手的诱惑。

而这两三个操盘手,又对应着不同的施工单位……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操盘手们的运作方式,也在与时俱进。

他们开发出了方式三:黑客入侵。

这就是科技与狠活的结合了。

找到一个IT高手,想办法破解那台,抽取专家的电脑和软件。

这样一来,效率更高了:

五个随机抽取的专家,就变成了指定的。

操盘手们想让软件抽到谁,谁就一定能被抽到。

当然了,也有可能是,操盘手买通了抽签软件的工程师。

工程师远程给抽签软件做个升级,顺便把一个远程入侵的漏洞,也做到升级包里面。

那么,工程师就可以在操盘手的指示下,远程决定抽签软件,抽哪个专家去评标……

所谓,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

这句话,在工程招投标领域,得到了最好的印证。

工程行业体量巨大,随便一个操作,哪怕只能赚一个点,10个亿的工程,都1000万了。

在人性面前,人品不堪一击……